嘉阳煤矿:科技引领 智能兴矿
今年的“五一”假期,位于犍为县的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再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嘉阳小火车的魅力。同时,与之相伴的嘉阳集团下属单位嘉阳煤矿为保证电煤供应,上千名职工坚守岗位,确保煤矿生产持续稳定。
近年来,嘉阳煤矿秉持“科技兴安、科技兴矿”发展理念,在智能化转型、信息化建设和工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为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5 月3 日上午,在嘉阳煤矿采煤一队智能化综采地面集控中心,几块高清显示屏实时展示着智能化综采生产线井下作业的全貌。
嘉阳煤矿采煤一队钳工高级技师杨卫星介绍,嘉阳煤矿智能化综采生产线集成了煤炭开采、运输设备的尖端技术,以及液压系统、语音通讯、电液控制、自动化控制、智能集成供液等系统,实现了支架和采煤机组的远程控制、工作面集中自动化控制,以及系统设备的“一键启停”。智能化综采系统还具备采煤机记忆截割等先进功能,极大地提升了煤炭开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现在,只需一人在地面集控中心或在井下集控室一键启动,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桥式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就能依次启动,煤炭就源源不断地从井下运到地面煤仓。”杨卫星说,采煤机在前方切割后,液压支架跟着自动拉移支护工作面并将刮板运输机自动推移到位,所有操作全部无人化。
“以前一个采煤工作面需要八九个人才能完成的煤炭产量,智能化改造后,工人远离一线 个巡视工就能实现。”杨卫星笑着说:“智能化让采煤工人渐渐脱离了危险、繁重、恶劣的工作环境。这样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煤炭产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整个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安全水平。”
目前,嘉阳煤矿已有两条全面实现智能化的综采工作面,日产煤稳定在3900 多吨。嘉阳煤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全矿井智能化综采,并在全国煤矿薄煤层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中荣获特等级。
走进嘉阳煤矿的生产调度监控中心,科技感扑面而来。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各类生产数据,以图表形式直观地展示矿井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
“ 这是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管控平台,集成了人、机、物、产、供、运等多维度信息,实现了对矿井水、瓦斯、煤尘、火、顶板等五大灾害的在线监测、分析管控及预警功能,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可视、可控、可预测等智慧服务。”嘉阳煤矿信息化工程师但通介绍。
“在数字化的经济时代,嘉阳煤矿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但通谈道:“我们煤矿通过与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中兴通讯等合作,成功建设了5G 专网核心网络。考虑到南方煤矿巷道狭窄、网络传输困难的特点,在井下设立了多个基站,实现了井下高速网络全覆盖和设备全连接。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在任何位置都能在150 米内接入网络,井上井下能轻松实现无缝传输,极大提高了煤矿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在嘉阳煤矿的万米井巷内,光纤、5G 基站、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已全方面覆盖,实现了煤炭运输的集中控制,水泵房、配电所无人值守。这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煤矿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也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发展过程中,嘉阳煤矿还积极探索工旅融合发展之路。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内,嘉阳小火车穿梭在芭石铁路之间,载着游客们“穿越时空”,感受工业文化的魅力。老矿区芭蕉沟,成为人类休闲怀旧的好去处。废弃的黄村井也转型为观光矿井,为游客们提供了沉浸式体验煤矿工人日常的机会。
嘉阳煤矿因抗日战争而生,始建于1938 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家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企业转型发展等重要时期,积累了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作为传统型国有企业,嘉阳煤矿是国企改革发展的探索者、转型成功的“活化石”,建矿以来共计生产原煤4000多万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光热。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嘉阳煤矿长期保护着蒸汽小火车、老矿井等资源,走上煤炭、旅游“ 双主业”发展道路。近年来,在芭石铁路沿线种植了油菜花、木春菊、杜鹃花等花卉,逐渐完备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工旅融合业态日益丰富,智慧化景区建设初见成效。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智能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探索智慧化矿山建设的新路径。同时,深化工旅融合发展的策略,推动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嘉阳集团总经理范勤英表示。
嘉阳煤矿注重技术创新,其智能化转型、信息化建设和工旅融合发展之路,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工业与文化融合,为煤炭行业高端化、多元化发展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