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探索路子创造经验
要经济发展,也要绿水青山。为摆脱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束缚,作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鹤壁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主要抓手,构建了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社会“三位一体”循环经济体系,初步探索出一条速度效益统一、节能环保并重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发展循环型工业——推进24个提升改造项目,完成后每年可节约34.9万吨标煤
位于山城区的鹤壁宝发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30万吨二甲醚的化工生产企业,也是鹤壁市煤化工领域的重点企业。
宝发公司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二甲醚生产企业,但记者在化工生产区采访时,并未闻到刺鼻的气味,也没有看到滚滚的黑烟。
作为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二甲醚燃烧充分且不产生任何污染气体,是一种可以替代液化石油气的清洁能源。
8月18日,该公司研发部总工程师张顺平表示,公司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降低了能耗,还提高了生产效益。二甲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渣和废气。为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循环发展,变废为宝,公司投入资金3700多万元,对三废混燃炉等生产设备进行了改造,废渣和废气全部回收送三废混燃炉燃烧,得到的高温、高压蒸汽再送到发电机组发电,用于生产系统。公司每年可发电1.18亿千瓦时,充分实现了循环经济再利用,各种废渣、废气“吃干榨净”的效果。
公司还投资8000余万元新增一套年产8000吨LNG(液化天然气)设备,该设备主要是将废气中的甲烷进行回收,送冷箱制成LNG,大部分LNG用在了公司以燃烧甲烷为动能的运输车辆上。
张顺平说,如今,二甲醚生产装置上还安装了石墨换热器,通过降低煤气温度,增加压缩机打气量,每小时可节电550千瓦时,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用电660万千瓦时。
类似的循环项目,在鹤壁市还有很多。在发展循环型工业中,鹤壁市以循环化、减量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工业链条,促进工业内部产业循环,通过扶持一批带动作用强、循环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大型循环经济联合体,形成产业间相互链接、协同耦合的循环型工业体系。经专家测算,鹤壁市在产业园区改造提升方面实施的24个项目完工投用后,每年可节约34.9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1.6万吨、氮氧化物1.3万吨。
发展循环型农业——2018年鹤壁市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
“秸秆还田变成了农家肥,小麦、玉米亩产比以前提高了10%,我算是尝到甜头了!”浚县卫溪街道傅庄村种粮大户傅太华告诉记者,原本难以处置的玉米秸秆粉碎后埋入土中25厘米至30厘米,再掺入秸秆腐熟剂,30天左右即可转化为农家肥。
“去年,鹤壁市秸秆肥料化利用量近100万吨,占综合利用量的近75%。”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郭太忠介绍。
在河南天邦菌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将粉碎后的秸秆与其他辅料混合搅拌,待发酵后制成培养基,可用于生产杏鲍菇、双孢菇等食用菌。该公司每年可消化秸秆1万吨。昔日无处安放的秸秆,在这里变成了“香饽饽”。
目前,全市年处理秸秆能力达到136万吨。去年,全市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
为推动规模化养殖循环发展,鹤壁市建设了53个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支持企业探索“猪—沼—肥”“猪—沼—菜”等多种循环模式,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累经验。
鹤壁市还用标准化、集约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集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新型植保器械,启动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努力实现源头减量化。
发展循环型社会——建成国内最长圆管带式输送机,实现煤炭运输方式绿色低碳
沿新老区快速通道行驶,会看到一条蓝色的钢结构管廊横跨道路上方,这是一条全长约30公里的输煤管带,创下了国内圆管带式输送机运程纪录,并获得了吉尼斯认证。该工程将位于鹤山区的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鹤壁煤炭产业园区与同力电厂、丰鹤电厂及鹤淇电厂进行连接,每年煤炭运输量达300多万吨,优化了煤电生产企业煤炭运输方式。
“由于管带系统在输送过程中完全封闭,大大减少了公路运输造成的尾气排放、扬尘污染等。”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估算,在同等距离下,管带运输成本相较公路汽运每吨可节省14元左右,每年可节约柴油约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真正实现了煤炭运输的绿色低碳。
发展循环型社会,是鹤壁市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主要通过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加强生活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推广建筑绿色化、推进交通清洁化,促进经济社会高效、和谐发展。”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说。
在蓝天碧水工程实施过程中,鹤壁市在城区建设了中水管网,将淇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输送到14公里外的鹤淇电厂替代淇河水作为生产用水。
在推广建筑绿色化方面,截至2018年年底,鹤壁市新建星级绿色建筑85万平方米、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在41家市直单位推进能耗定额管理,建设了公共机构节能监测管理平台,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公共机构全覆盖监测平台。
在推进交通清洁化方面,鹤壁市购置600余辆清洁能源公交车,建设了自行车慢行道路10公里、人行步道15公里;同时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站点23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620辆。